陶瓷制品按其原料组成和工艺方法分为以下三类:
它主要以陶土、河砂为主要原料,添加少量瓷土或熟料等,经高温(约1000℃)烧成,可施釉,也可不施釉。其制品具有气孔率大、强度低、吸水率高、断面粗糙无光泽、不透明、敲击无声等特点。陶器分粗陶和细陶两大类。粗陶一般由一种或多种含有大量杂质的粘土制成,烧成后的成品通常带有颜色,建筑工程中用的砖、瓦、陶管等均属此类。细陶一般经过素烧和釉烧两次,色泽通常为白色或象牙色,吸水率为9%~12%,高的可达18%~22%。用于建筑装饰的彩陶、艺术陶瓷等。釉面砖等均属此类。细陶按用途不同,可分为建筑细陶、日用细陶和艺术细陶。
瓷器制品结构致密,基本不吸水,色泽洁白,具有一定的透光性,表面通常覆盖有釉层。根据原料的化学成分和制作工艺,瓷器可分为粗瓷和细瓷两类。瓷器主要用于陈设瓷、餐具和茶具、艺术瓷、高压电瓷、高频器件瓷等。
炻器是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一种陶瓷制品,又称半瓷器。其结构比陶瓷致密,吸水率一般较小,但不如瓷器洁白,胎体多带色,无半透明感。
炻器按坯体密度可分为以下两种:
粗陶器
毛坯炻器的吸水率一般为4%~8%,建筑装饰用的外墙砖、地砖以及陶瓷马赛克(马赛克)等均属于毛坯炻器。
2. 细陶器
细炻器的吸水率小于2%,日用器皿、化工、电气工业陶瓷等都属于细炻器。
陶瓷原料分为可塑性粘土原料、非可塑性石英原料(瘠性原料)和熔剂原料三大类。
粘土原料是日用陶瓷原料的主要原料之一。细瓷配料中粘土原料的用量常达40~60%,在陶器和炻器中用量还可增加。粘土因其可塑性和烧结性而被用作陶瓷制品的主要原料。陶瓷工业用粘土的主要矿物包括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含水云母)和稀有的水铝英石。
石英原料(贫瘠原料):陶瓷工业中常用的石英原料及材料有以下几种:脉石英、砂岩、石英岩、石英砂、燧石、硅藻土。
石英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是作为贫瘠的原料添加到陶瓷坯体中,是陶瓷坯体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不仅在陶瓷坯体的成型过程中,而且在烧成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熔剂原料:最重要的是含碱金属氧化物的矿物原料。此外,一些含碱土金属的矿物也可作为熔剂原料。其中,含氧化钙、氧化镁的碳酸盐矿物较为常见。长石是陶瓷原料中最常用的熔剂原料,在陶瓷生产中用作坯体、釉料、色熔剂等基本成分,用量很大,是陶瓷三大原料之一。
=================================
陶瓷的分类
陶瓷制品品种繁多,化学成分各有不同,矿物组成、物理性质、制造方法等往往彼此接近,没有明显的界限,但在应用上却有很大差异,因此很难将其严格概括为几个体系。对于详细的分类方法,各个公司也有不同的看法,至今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两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按用途分类
3、工业陶瓷:指用于各类工业的陶瓷制品。分为以下6个方面:
建筑卫生陶瓷:如砖、排水管、饰面砖、外墙砖、卫生洁具等;
化工{化工}陶瓷:用于耐酸容器、管道、塔、泵、阀门以及各类化学工业中反应锅内衬的耐酸砖、灰渣;
电工瓷:用于电力工业高、低压输电线路上的绝缘子。电动机的套管、支柱绝缘子、低压电器和照明的绝缘子以及电信用的绝缘子、无线电绝缘子等;
特种陶瓷:各类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背后的特种陶瓷产品,包括高铝瓷、镁质瓷、钛质瓷、锆质瓷、锂质瓷、磁性瓷、金属陶瓷等。
(2)按所用原材料和坯体密度不同,可分为:
砖器或赤陶、细陶、炻器、半陶器、乃至瓷器,原料由粗到细,坯体由粗糙到疏松多孔,逐渐达到致密,烧结,烧结温度由低到高逐渐升高。
炻器是最原始、低档的陶瓷,一般用一种易熔粘土制成。有时也可在粘土中加入熟料或砂子以减少收缩。这类制品的烧成温度差别很大,取决于粘土化学组成中所含杂质的性质和数量。用它烧制砖瓦时,如果气孔率太高,坯体的抗冻性就差,如果叉子太低,则难以接住砂浆,因此吸水率一般应保持在5-15%之间。烧成后坯体的颜色取决于粘土中彩色氧化物的含量和烧成气氛。在氧化焰中烧成多呈黄色或红色,在还原焰中烧成则多呈青色或黑色。
我国建筑材料中的青砖是用含Fe2O3的黄色或红色黏土为原料,在近火停火时用还原焰煅烧,使Fe2O3还原为FeON而变为青色。陶器又可分为普通陶器和精制陶器两大类。普通陶器是指陶罐。壶、罐、瓮。以及耐火砖等具有多孔性着色体的制品。精制陶器的胎体吸水率仍有4-12%,故有渗透性,无半透明感。一般为白色,但也有着色的。釉多为含铅、硼的易熔釉。与炻器相比,熔剂用量较少,烧成温度不超过1300℃,故坯体未完全烧结;与瓷器相比,细陶对原料的要求较低,坯体的可塑性较大,烧成温度较低。不易变形,因而可以简化制品的成型、制碗等工序。但细陶的机械强度和冲击强度均小于瓷器和炻器。同时,其釉面较软,当其釉层受损时,多孔的坯体容易被沾污,影响卫生。
细陶按坯体成分可分为黏土质、钙质、长石质、熟料质四种。黏土质细陶接近于普通细陶。钙质细陶以石灰石为熔剂,其制作工艺与长石质细陶相似,但品质不如长石质细陶,因此近年来已很少生产,已被长石质细陶所取代。长石质细陶又称硬质细陶,以长石为熔剂,是陶器制作最完美、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近代许多国家都用它来批量生产日用餐具(杯、盘等)和卫生陶瓷,以代替价格昂贵的瓷器。热料细陶是在细陶坯中加入一定量的熟料,以减少收缩,避免产生废品。此种毛坯多用于大型、厚实的产品(如浴缸、大型洗脸盆等)。
炻器在中国古籍中被称为“石胎瓷”。其胎体致密,已完全烧结,与瓷器十分接近。但尚未玻化,吸水率尚低于2%。坯体不透明,有的呈白色,烧成后多数允许显色,因此对原料纯度的要求不如瓷器高,且原料易得。炻器强度高,热稳定性好,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机械化洗涤,并能顺利地经受从冰箱到烤箱的骤变温度。在国际市场上,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和饮食社会化,炻器的销量超过了珐琅彩陶。
半瓷的坯体与瓷器接近,但烧成后仍有3-5%的吸水率(真瓷的吸水率在0.5%以下),因此其性能不如瓷器,但优于细陶。
瓷器是陶瓷发展的较高阶段。其特点是坯体已完全烧结,完全玻化,因此非常致密,不透液体和气体,最薄处呈半透明状,断面呈贝壳状。用舌头舔之,手感滑润,但不粘腻,质地柔软。硬瓷是陶瓷中性能最好的。用于制作高档日用器皿、电瓷、化工瓷等。
软瓷的熔剂较多,烧成温度较低,因而机械强度不如硬瓷,热稳定性也较低,但透明度高,装饰性强,多用于制作艺术陈设瓷。至于熔块瓷和骨瓷,其烧成温度与软瓷相近,优缺点也与软瓷相似,应都属于软瓷的范畴。由于这两类瓷器生产难度较大(坯体可塑性和干强度很差,烧成时变形严重),因而成本较高,生产并不普遍。英国是著名的骨灰瓷生产国,中国也有生产骨灰瓷。
特种陶瓷是随着现代电器、无线电、航空、原子能、冶金、机械、化学等工业以及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新能源开发等尖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这些陶瓷所用的主要原料不再是粘土、长石、石英,有的陶瓷也使用一些粘土或长石,但更多的是采用纯氧化物和具有特殊性能的原料,制造工艺和性能要求也各有不同。
=================
陶瓷的分类方法很多,一般人们习惯按照以下四个方面来分类:
1.按用途可分为日用陶瓷、艺术(陈设)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电工陶瓷、电子陶瓷、化工陶瓷、纺织陶瓷、通透(气体透过)陶瓷等。
2.按是否上釉,可分为有釉陶瓷和无釉陶瓷两大类。
3、为了生产、科研和学习的方便,人们有时不按化学组成,而按其性能把陶瓷分为高强度陶瓷、铁电陶瓷、耐酸陶瓷、高温陶瓷、压电陶瓷、高韧性陶瓷、电解质陶瓷、光学陶瓷(即透明陶瓷)、磁性陶瓷、介电陶瓷、磁性陶瓷和生物陶瓷等。
4.可简单分为硬瓷、软瓷、特殊瓷三类。
中国生产的瓷器以硬质瓷为主。硬质瓷胎体成分细小,烧成温度较高,在1360℃以上呈白色硬质瓷,半透明状,强度好,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高,导电性较差。硬质瓷胎,如电瓷、高档餐具瓷、化工瓷、普通日用瓷等均属此类,也可称为长石釉瓷。
软瓷与硬瓷的区别在于,软瓷坯体含熔剂较多,烧成温度略低,在1300℃以下。因此,其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和介电强度较低,不用于一般工业用瓷。软瓷的特点是透明度高,多用于制作艺术瓷、卫生瓷、瓷砖以及各种装饰瓷等。通常,骨灰瓷和熔块瓷都属于此类。
特瓷种类繁多,大都是以各种氧化物为主要成分的,如高铝瓷,以氧化铝为主;镁质瓷,以氧化镁为主;滑石瓷,以滑石为主;铍瓷,以氧化铍或绿柱石为主;锆瓷,以氧化锆为主;钛瓷,以氧化钛为主。
上述特种瓷器的特点大多是制成不含粘土或含极少量粘土的制品,常采用干压、高压等方法成型,这类瓷器常用于国防工业和重工业,如火箭、导弹上的挡板、飞机,汽车上用的火花塞、收音机、内部半导体、快速切割用的瓷刀等。
===============================
陶瓷餐具有5个类别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陶瓷餐具分为五类,分别是:1、镁质瓷餐具2、镁质强化瓷餐具3、强化瓷餐具4、贝壳瓷餐具5、彩色釉面瓷餐具。
1.镁瓷餐具
镁质瓷主要以富镁硅酸盐矿物滑石为瓷土主要原料,经1380摄氏度高温烧成。因此,镁质瓷餐具具有高白度、高强度、高热稳定性等突出特点,洁白如玉、晶莹润泽,是星级酒店餐具的最佳选择,现为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指定国宴用瓷,并被北京王府饭店选为专用瓷。
镁质瓷餐具具有强度高、耐酸碱、无铅毒、易洗涤等独特性能,能够承受厨房操作中的磕碰和碰撞,不易损坏。它更适合机械洗涤、高温蒸煮消毒、电烤箱持续高温以及微波炉加热等现代生活方式。镁质瓷餐具被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大型酒店选用,并受到外商的青睐,成为出口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地餐具中的“抢手货”。
2.镁强化瓷餐具
镁强化瓷餐具以镁石粉、长石粉为主要原料,经约1340摄氏度高温烧制而成,具有超高强度、低脆性、高白度、釉面光滑、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是普通陶瓷的3-5倍,是所有日用瓷中适用于餐具消毒的理想产品。虽然单件产品成本比白瓷和普通强化瓷高出25%左右,但由于其使用寿命长、破损率低、档次高、形象好,实际累计餐具总投资可降低50%以上。瓷质高贵典雅,釉面光滑柔和,具有耐高温、耐急冷、耐高温、不易划伤等特点,不含铅等化学物质,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餐具、环保餐具。是现代酒店、宾馆的理想选择,陶瓷餐具产品是消毒餐具企业的首选,深受用户好评。
3.强化瓷餐具
强化瓷是在优质瓷土中加入铝、镁元素,经1300摄氏度左右的火烧而成,使它们重新结晶结合成具有磁化作用、耐碰撞的物质。釉面呈乳白色,手感细腻。强化瓷的色釉颜色比镁质强化瓷深。目前消毒餐具市场上使用的餐具已逐渐被镁质强化瓷和镁基瓷所取代。
4.贝壳瓷餐具
贝壳瓷采用高白泥、高白釉和贝壳粉的科学配方,经1200摄氏度以上高温烧制而成,之后进行彩绘、再次上釉,并进行二次高温烧制,使其无毒、无铅、无害且永不褪色,不易破碎,适合洗碗机清洗。贝壳瓷餐具的釉色为白色带蓝色,适合中低端陶瓷餐具的用户。
5.彩釉瓷餐具
彩釉瓷是在产品烧成前直接在胚体上进行彩绘,经高温烧成,属于釉下彩瓷,瓷器上的纹饰为人工绘制,具有艺术价值。它是一种与上述瓷器风格迥异的餐具产品,为需要特殊餐具的消毒中心提供更多选择。
=============================================
健康生活:如何选择陶瓷餐具?
陶瓷餐具在我国烧制和应用历史悠久,造型多样,色彩绚丽,手感清凉滑爽,易于清洗,深受国人喜爱。众所周知,选择和使用陶瓷餐具大有学问。如果疏忽了这一点,每天每餐必用的“家伙式”便会像微量的毒药一样,逐渐影响我们的健康。
陶瓷餐具的制作方法有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三种。
釉上彩陶瓷是利用颜料制成花纸,贴于釉面或直接绘于制品表面,经低温烧成。由于烧成温度达不到釉层熔融的程度,导致花面无法沉入釉中。用手触摸釉上彩陶瓷时,能感觉到花面有明显的凹凸感;
釉中彩陶瓷的烧成温度使釉料熔化,冷却后颜料能够沉入釉中并被釉层覆盖,制品表面光滑,用手摸没有明显的凹凸感;
釉下陶瓷的所有装饰都是在瓷坯上进行的,施釉后经过高温烧成,花面被釉层覆盖,看上去光亮、平整,手感光滑。
我们强调的重金属毒素主要来自釉上彩颜料。专家指出,釉上彩陶瓷中的铅化合物可被酸浸出,食物与画面接触时,铅可能会被食物中的有机酸浸出。当然,如果釉上彩设计合理,烧烤技术得当,是可以避免铅超标的。如果陶瓷制品含有有害成分,在600℃至800℃的高温下,可能会溢出。因此,大家使用微波炉时,最好放入白瓷碗或釉下彩碗。相比之下,目前市面上的釉下彩、釉下彩和白瓷都不含铅,相对安全。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一些小型陶瓷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购铅镉含量高、性能不稳定的廉价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装饰面积过大、烘烤温度不够或工人加工不当等因素,都会导致陶瓷制品铅溶出量不达标。一些个体私营企业为了牟取暴利,随意缩短烘烤时间或降低烘烤温度,甚至使用完全依赖工人经验的老式烘烤炉,严重制约了陶瓷餐具的质量。
===============================
骨瓷和陶瓷有什么区别?
骨瓷的主要成分是高价值的天然骨粉,生产方法是在瓷土中添加30%以上的草食动物骨粉(成分为磷酸三钙)。制成的骨瓷质地轻盈、细腻坚硬(是日用瓷器的两倍),不易磨损、不易开裂,透气性适中。其轻盈、保温、色泽呈天然骨粉特有的天然乳白色。含骨粉40%以上的器皿颜色变成乳白色,属于高档骨瓷(细骨瓷)。
骨瓷的颜色是天然骨粉所特有的自然乳白色。一般来说,原料中含有25%骨粉的瓷器才能称为骨瓷。国际上公认骨粉含量高于40%,最好的骨瓷一般含有51%的优质牛骨粉。骨粉成分在40%以上,烧制出的器物颜色更呈乳白色,才是高档骨瓷。
骨质瓷在烧制过程中,对其规整度、白度、透明度、热稳定性等理化指标要求极高,废品率很高,因其用料考究,制作精细,标准严格,其价值高于其他瓷种。独特的烧制工艺和骨碳的添加,消除了瓷土中的杂质,使骨质瓷比普通瓷器更洁白、细腻、透明、质轻、瑕疵少,且质地较薄,给人一种特殊的视觉洁净感,质地和强度均高于普通瓷器,是日用瓷器的两倍。骨粉含量越高,瓷土的成分越低,制作过程中越容易开裂,对成型的技术要求更高,也增加了烧成的难度,因而更加珍贵。
骨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质地细腻,通体呈乳白色,在灯光下呈半透明状,最可贵的是它比普通陶瓷轻很多。骨瓷的保养非常简单,沾上油污需要清洗时,无需用清洁剂,只需用温水清洗即可。可以放入消毒柜高温消毒。如有划痕,可用牙膏轻轻擦拭。如有茶渍,可用柠檬汁或醋清洗。骨瓷餐具设计成套,每套都有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如“书法芬芳”、“百年情缘”、“荷塘月色”等。每套餐具的图案都带有一种表情,营造出一种氛围。因此,什么样的家居装修风格,选择什么风格的骨瓷餐具,取决于主人的性格和风格。一天中的每一顿饭,在盛宴之前,都要用足够雅致的骨瓷来盛装,才能彰显其非凡的气派。
2025-08-22
2025-08-22
2025-08-05
2025-08-05
2025-07-16
2025-07-16
2025-07-01
2025-07-01